被隔离在成都高新区雅颂居小区内几天了,要居家办公的张宁(化名)发现,自己越来越集中不了注意力,原本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天也只处理了三分之一。了解到张宁的情况,同样被隔离在小区的居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江蓉引导他打开心理的空间,努力寻找积极资源,有计划地对时间进行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张宁的负面情绪逐渐减少,能够按照与吕江蓉讨论决定的方法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状态越来越好。
8月2日,是吕江蓉通过微信为大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情绪的第5天。这几天,“倾听”和“疏导”成为吕江蓉隔离生活中的主旋律,她和邻居们守望相助,共同用爱和热忱在隔离小区里筑起了一座居民间的“心灵岛”。
暖心守护
心理咨询疏导焦虑情绪
时间回到7月28日凌晨,吕江蓉收到社区通知,小区因有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需要立即封闭,所有人在家隔离、不得外出。事情发生突然,不少居民在业主群里发消息,诉说着自己的恐慌和焦虑。
“隔离这么突然,大家的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我能做点什么?”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吕江蓉很快想到接下来即将出现的情况,没有丝毫犹豫,她决定免费为3000多位同小区的居民开展心理疏导服务。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也避免聊天时收到其他人发的信息影响沟通,吕江蓉用另外一个手机号申请了新的微信号,取名“心防线”。天亮以后,她将这个想法告知了街道和社区,在他们的支持下,微信二维码发到了小区业主群。当天,就有不少人申请添加好友,他们有的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觉得以后可以寻求帮助。吕江蓉的微信“专线”渐渐成为不少人的倾诉“热线”。
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的不仅仅只有吕江蓉。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相关部门对居民在这段非常时期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部门、高校、社区立即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全市第一时间开通24小时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心理援助咨询热线接受市民咨询。
“谢谢吕老师,按照您的方法,这两天感觉放松了不少。”看到微信发来的消息,吕江蓉感到非常高兴。两天前,一位小区居民发来微信,告诉她自从不能出门后,自己原本安排的一些计划不能完成,心情非常不好。
原来,这位居民是一位健身爱好者,疫情发生前他每天都要到健身房待几个小时,现在居家时间长,家中没有健身设备,时间久了他觉得非常不适应,想要自己努力调整这样的心理状况但隔几个小时又陷进了焦虑、无力、迷茫的情绪里。于是,吕江蓉一边用心倾听,一边引导他重视情绪,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目前已经有所改善。
吕江蓉说,因隔离在家,许多人产生的恐惧、焦虑和无力感等情绪,无处释放压力。同住一个小区,吕江蓉对他们的压力感同身受,同频的共情也让大家对她更加信任,心理咨询得以顺利进行。她的热忱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回应,短短5天时间里,“心防线”这么一个咨询专线,就为近50位居民提供了心理咨询帮助。“疫情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通过自己的专业以及耐心和爱心,哪怕只是几句话的鼓励,相信也能带给他们温暖的力量。”
齐心协力
共同打赢这场战“疫”
“解除隔离后,我们一定要见一面,亲口对你说声‘谢谢’。”虽然无法走出家门,但每一个得到帮助的人都通过微信或电话对她表达真诚的谢意,也关心她的隔离生活是否顺利,家里的物资够不够,心心相印的关心问候让吕江蓉十分感动。
关键时刻,这样的互相帮助互相鼓劲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其实,大家都在为疫情防控而努力。”在吕江蓉看来,成都的“关键时刻”,离不开所有人的理解、遵守和执行。大家团结在一起,就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志愿者,就是受到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感染。”吕江蓉说,每天都是高温橙色预警,他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守一线,非常不容易,也感到很心疼。
镜头里,吕江蓉给记者看家中冰箱里储备的物资,其中不少是这几天团购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一挑拣后专门送到家中。尤其是最后将物资送到家中的人,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打开门看见的总是一张张通红的脸庞。
就在7月31日,小区进行了第二轮核酸检测采样,上门的医护人员防护服、手套里都是汗水,忙碌的工作让他们走起路来步伐都显得沉重,但仍然满脸笑意地点头打招呼,让人倍感温暖。
吕江蓉告诉记者,抗疫是一场持久战,持续开展心理疏导十分重要,她接下来还将联络一些同行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疫情防控出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希望每个人都做好防护,稳定情绪,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共同打赢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