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除了语言、肢体语言之外的副语言交流,本文继续聊聊副语言交流的关注点。
视觉目光接触式
目光接触次数,情绪兴奋时瞳孔放大。在日常相处、咨询时,要注意目光接触。看着对方是一种礼貌,但不能一直盯着,一直盯着会让对方有压迫感。
我曾经听过一个比较好的比例60%。意思是60%的情况下,看看对方的眼睛。同时增加目光接触的频率,让对方知道你关注他,我看到你。
情绪兴奋时,瞳孔放大,呼吸急促。说话的频率音量的变化。我感觉最初接触时,确定基线,随着深入的交流,慢慢的观察变化。
我觉得眼睛很重要,因为眼睛会说话,我一直在练习这个技能。很多信息都可以用眼睛来表达,比如微笑、喜欢、恐惧、紧张。眼睛都是直接、无法说谎、掩饰的表达工具。
声音性质
说话速度,声调和音量的变化。我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声音该改了呢?学习催眠的时候,讲究慢慢说,一字一句的重复说。
这时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个我比较崇拜的人,在家庭、收入和社会地位比我好,我很羡慕,并且发自内心的想要拥有那样的生活。
于是,观察她身上的特质,最明显的就是他说话慢,声线温柔,而我说话声音很快,快意味急促、紧张,重复,没有思考。
有人说贵人语迟,就是比较慢,然后其次慎重。如果说话特别快,显得浅薄,着急。就像《快嘴李翠莲》看上去直爽,但实际上是说话不过脑子。
这样原本有一桶水的实力,只能发挥出半桶水,甚至1/10的能力。我就决定慢慢说,改善自己,让自己沉静下来,耐心一点点的想好再说。
以前我骄傲于坦白,脑海里出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现在我骄傲于沉稳可靠,我在成为一个更靠谱的人。
关注的肢体语言姿势
姿势,变换倾斜,呼吸模式,空间的运用,面部表情,肤色等。在这一部分,最近让我有感触的有两点:第一,姿势;第二,空间的运用。
在我学心理咨询,最初导师要求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坐姿是45度角的位置。不能是面对面的,因为压迫感和关系的张力太强,很容易向医生与患者,律师与雇主。
要化解压迫与张力,需要费一些心思和资源,有时甚至化解不了。很麻烦,不利于治疗同盟的建立和治疗效果的达成。
于是,采用另外一种坐姿,两个人是倾斜45度角。这样没有那么强的压迫感,其次是让来访者感觉舒服;觉得双方是在同一阵线上的,希望有这样一个暗示。
其次是空间的运用。在学家庭治疗时,有一个技巧就是空间变换。在家庭治疗中,认为出问题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件事,某个起因,而是系统结构的问题。
所以要做的是,调整系统结构,让这个关系可以由糟糕转成良性的,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
要改善结构,就像刘润老师说的,需要在这个结构旁边加一个增强回路。或者用其他的招数,在结构和系统上做文章,让它整体向好。
在这个过程中,调整空间是简洁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曾做过一个案例模拟和实验。在真实验证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原来空间变换,有这么大的价值。
动作的协调性
注意动作和模仿在哪里发生。我觉得这是精神分析的应用,追本溯源,这个事情让你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这些联想内容,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就像前面,我说话变慢的那个例子。因是我想过好生活,成为更好的人。目之所及,看生活中,我能接触到的,最让我羡慕的是哪个人,然后模仿他身上的特质。
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她那样的人,有钱有事业,有稳定的家庭。可能我的学习,只是学习,不一定能达成目的;但在行路,学习,模仿的过程中,我会更多的看见自己,了解自己。
其次动作的协调性。说到协调性,我想起曾经见到过的一位来访者。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失衡。
当时不了解为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如何干预的状态。
现在我猜想很可能是他的心相。有可能是他内心失衡过于强烈,这种内心对应到外部世界,呈现在脸上。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观点。